實驗室排水系統主要由排水管道、廢水收集裝置、污水處理設備以及排放管道等組成,盡量減少轉角,避免穿過精密儀器室或衛生安全要求較高的實驗室 。
實驗室排水系統主要由排水管道、廢水收集裝置、污水處理設備以及排放管道等組成。
排水管道:負責將實驗室內的廢水從各個排水點收集起來,輸送到廢水收集裝置或污水處理設備。
廢水收集裝置:如廢水池、廢水桶等,用于暫時儲存廢水,以便后續處理。
污水處理設備:對廢水進行凈化處理,使其達到排放標準。根據廢水成分和處理要求的不同,污水處理設備可能包括物理處理單元(如格柵、沉淀池)、化學處理單元(如中和池、混凝池)和生物處理單元(如生物反應器)等。
排放管道:將處理后的廢水排放到室外排水管網或指定的排放地點。
根據實驗廢水成分和性質進行分類收集。對于有害廢水,如化學廢液、生物廢水,單獨收集并妥善處理,在設計排水管路時要設置過濾網、沉淀池等防堵塞措施,使用PVC管、PPR管耐腐蝕、耐高壓的材料,安裝傳感器和控制器,實現對水質、水量、壓力等參數的實時監控和自動調節,規模較大、用水較多的實驗室設立中央純水制備系統。
排水管道的連接應采用可靠的連接方式,如熱熔連接、膠粘連接等,以確保管道的密封性和穩定性。設置報警系統,當排水系統出現故障或異常情況時,能夠及時發現并報警,以便及時處理。
實驗室排水系統的設計應依據國家及行業的相關標準和規范進行,包括但不限于:
《建筑給水排水設計標準》GB50015-2019
《建筑給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42-2002
《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2002
《生物安全實驗室建筑技術規范》GB50346-2011(針對生物安全實驗室)
在設計實驗室排水系統時,綜合考慮上述要點,確保系統的安全性、合規性以及廢水的有效處理,為實驗室的運行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