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平米實驗室包含細胞、細菌、辦公區域,怎么設計比較好?
將實驗室分為三個主要區域:細胞實驗區(約60㎡),細菌實驗區(約50㎡),辦公區(約30㎡),公共輔助區(約60㎡),各區域之間保持不小于1.2米的通道,無菌操作室需實現萬級潔凈度,頂部高度≤2.5m優化紫外線消毒效果。
1. 細胞實驗區(約60㎡)
核心區域:BSL-2級實驗室(生物安全二級),配備生物安全柜、CO?培養箱、倒置顯微鏡、離心機等。
輔助區:細胞儲存室(液氮罐、超低溫冰箱)、試劑準備區(獨立通風)。
潔凈要求:萬級或十萬級潔凈度,正壓環境,避免交叉污染。
2. 細菌實驗區(約50㎡)
核心區域:BSL-2級實驗室(根據菌種調整),配備生物安全柜、恒溫培養箱、搖床、滅菌鍋(高壓蒸汽滅菌器)。
輔助區:培養基配制區、菌種儲存區(專用冰箱)。
污染控制:負壓環境,獨立排風系統,與細胞區嚴格隔離。
3. 辦公區(約30㎡)
功能:辦公桌、會議區、文件柜、小型休息區(咖啡機/微波爐)。
隔離要求:與實驗區完全分隔,通過玻璃隔斷或實體墻,配置獨立空調。
4. 公共輔助區(約60㎡)
通用設備間**:純水機、制冰機、離心機等共享設備。
耗材倉庫:試劑柜、耗材架(分類存放)。
洗消間:獨立洗滌區(帶超聲波清洗機、烘干機)、高壓滅菌區。
更衣室/緩沖間:入口處設置更衣柜、風淋室(實驗區入口)。
廢物處理區:生物廢物暫存柜(雙扉高壓滅菌后轉運)。
人員動線:入口→更衣室→緩沖間→實驗區(細胞/細菌分通道)
細胞區采用垂直層流送風,細菌區設置側排風裝置,整體系統需實現30%新風比例。
溫度控制在 18℃-26℃,相對濕度控制在 40%-70%;
細胞區:獨立送風+高效過濾(HEPA),正壓維持潔凈度。
細菌區:負壓排風,直排室外(避免循環),排風需經HEPA過濾。
辦公區:獨立新風系統,確保舒適性。
布局示意圖
[入口] → [辦公區]
↓
[更衣室] → [緩沖間] → [細胞實驗區]
↘ [細菌實驗區]
[公共區]:洗消間/倉庫/設備間
[廢物出口]:獨立通道直通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