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建設中的水、電、氣系統設計是確保實驗室安全、高效運行的關鍵環節。結合實驗室類型(如化學、生物、物理等)、實驗需求及安全規范進行綜合規劃。
一、水系統設計要點
1.供水系統
水質要求:根據實驗需求選擇水質(如純水、超純水、去離子水等),配置相應的水處理設備(如反滲透、EDI系統)。
分區供水:不同區域(如實驗區、清洗區、輔助區)設置獨立供水管道,避免交叉污染。
防回流設計:安裝止回閥或空氣隔斷裝置,防止污水倒灌污染供水系統。
2.排水系統
耐腐蝕材質:排水管選用耐酸堿、耐有機溶劑的材料(如PP、PVC或高密度聚乙烯)。
分類排放:
普通廢水與含毒/腐蝕性廢水分開收集,設置專用廢液處理池或中和池。
高致病性生物實驗室需配置高溫滅菌排水系統。
防堵塞設計:排水管道坡度合理,設置沉淀池或過濾裝置,避免固體殘留堵塞。
3.應急設施
緊急沖淋裝置和洗眼器需靠近高風險實驗區,供水壓力穩定,水質符合安全標準。

二、電系統設計要點
1.供電需求分析
負荷計算:根據儀器設備功率(如離心機、培養箱、光譜儀等)和未來擴展需求確定總負荷,預留20%-30%冗余。
電源類型:區分普通電源、不間斷電源(UPS)、應急電源(如發電機),確保關鍵設備(冰箱、生物安全柜)不斷電。
2.配電系統
分區配電:實驗區、辦公區、設備區分設獨立配電箱,避免干擾。
獨立回路:大功率設備(如馬弗爐、烘箱)單獨回路,精密儀器配備穩壓電源。
防爆設計:易燃易爆區域(如氣瓶間)使用防爆電氣設備。
3.安全保護
接地保護:儀器設備、金屬臺面均需接地,防靜電接地電阻≤4Ω。
漏電保護:安裝漏電斷路器(RCD),敏感區域設置防雷浪涌保護器。
智能化監控:通過智能電表實時監測用電負載,預警過載或異常。

三、氣系統設計要點
1.氣體種類與供氣方式
氣體分類:惰性氣體(氮氣、氬氣)、易燃氣體(氫氣、甲烷)、有毒氣體(氯氣、硫化氫)需嚴格分區管理。
供氣方式:優先采用集中供氣系統(中央氣站+管道輸送),減少鋼瓶使用風險;小規模實驗室可采用鋼瓶柜+減壓閥方案。
2.管道設計
材料選擇:根據氣體性質選用不銹鋼(高純氣體)、銅管(普通氣體)或特氟龍襯管(腐蝕性氣體)。
標識與顏色:管道標明氣體名稱、流向,不同氣體用色標區分(如氧氣藍色、氮氣黑色)。
安全間距:可燃氣體管道與熱源、電源保持≥1.5m距離,氧氣管道遠離油脂。
3.安全防護
泄漏監測:易燃、有毒氣體區域安裝氣體探測器,聯動聲光報警和緊急切斷閥。
通風設計:氣瓶間和用氣點需強制排風(換氣次數≥12次/小時),避免氣體積聚。
防爆措施:易燃氣體管道接地,使用防爆開關和燈具。
4.存儲與操作
氣瓶固定于專用支架,避免傾倒;空瓶與滿瓶分開放置,遠離火源和陽光直射。
實驗室水、電、氣系統的設計需以安全為核心,兼顧功能性與可持續性。建議委托具備專業資質的團隊進行定制化設計,確保各系統符合國家規范及行業標準,為科研工作提供可靠的基礎設施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