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壓實驗室的建設需要遵循一系列嚴格的設計規范和標準,其內部空氣壓力低于外部環境,以防止實驗室內產生的有害物質外泄,是一種特殊的實驗室。
一、選址與設計原則
選擇地質條件良好、地勢較高的地段。遠離工業和交通污染源,以及鬧市區和居民區,實驗室內部空氣壓力應低于周圍環境,形成負壓狀態。空氣流動方向應由潔凈區流向污染區,確保污染物不會反向流動。
二、建筑結構與氣密性
實驗室建筑主體應具備高度的氣密性,以防止空氣泄漏。實驗室墻壁、地面、天花板和門等材料應選用耐腐蝕、易于清潔的材料。使用高質量的密封材料,并在所有接口和縫隙處進行嚴密處理。每個負壓實驗室應配備獨立的衛浴間,以避免交叉污染。例如,BSL-3級別的實驗室需要維持至少-30Pa的負壓,而BSL-4級別則需要-60Pa至-100Pa的負壓。
三、空氣凈化與污染物處理
設置高效的空氣凈化系統,包括多級過濾方案,確保各級過濾器的有效工作。選用高效空氣過濾器(如H13級過濾網),其效率達到99.95%,可以有效過濾空氣中的微小顆粒物。實驗室排出的污氣在進入室外環境之前必須經過凈化處理。
四、氣流方向與換氣率
氣流設計基本原則是由潔凈區流向污染區。供風口最好設計在病床尾部的天花板上,而抽風口則應放置在病人頭部附近。負壓隔離病房的換氣率需達到每小時12次以上,確保室內空氣能夠快速更替。安裝精確的壓差控制系統,確保負壓區始終保持低于相鄰區域的氣壓。壓差控制系統應能夠實時監測和調節各個區域的氣壓。
負壓實驗室的建設方案需要綜合考慮選址、設計、建筑結構、空氣凈化與通風系統、安全設施與壓差控制系統以及施工與驗收等多個方面。確保負壓實驗室在實驗過程中產生的有害物質不會泄漏到外部環境中,從而保護實驗人員和環境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