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純水系統設計,了解實驗室純水的使用量,根據日常運作和實驗需求來確定。實驗室整體純水系統的應用范圍通常在每天200升至8000升之間,多數實驗室或實驗樓純水總消耗量在500至2000升之間。
設計時需確保產水水質符合國際標準化組織的實驗室純水ISO3696標準、美國藥(USP)、英國藥典(BP)/歐洲藥典(EP)、中國藥典以及GB6682-2008分析實驗室用水規格和試驗方法等相關標準。
據實驗類型和儀器設備需求,將純水分為一級水(超純水)、二級水(分析級純水)、三級水(一般純水)等。一級水適用于對水質要求極高的實驗,如高效液相色譜-質譜聯用(HPLC-MS)、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ICP-MS)等痕量分析實驗;二級水可滿足大多數常規化學分析、生物學實驗的需求;三級水則常用于實驗室的一般清洗、試劑配制等。
反滲透系統:根據所需純水的產量和水質要求,選擇合適的反滲透膜組件和數量,合理配置高壓泵、保安過濾器等輔助設備,確保反滲透系統的穩定運行和高效脫鹽。
離子交換系統:可采用陽樹脂過濾、陰樹脂過濾、陰陽樹脂混床等方式進一步去除水中的離子,提高水的純度。離子交換樹脂應定期進行再生或更換,以保證其交換能力。
EDI系統:EDI裝置可連續生產高純度的去離子水,具有無需酸堿再生、運行成本低、水質穩定等優點,常作為超純水制備的關鍵環節之一。
水箱的材質應選用耐腐蝕、無污染、無毒的材料,如304或316不銹鋼、聚四氟乙烯(PTFE)等;純水儲存系統的容量應根據實驗室的用水量和用水規律來確定,既要滿足實驗室日常用水的需求,又要能應對高峰用水時段的用水量。
純水管路應選用化學穩定性好、耐腐蝕、無污染的管材,如304或316不銹鋼管、聚偏氟乙烯(PVDF)管等,管道的連接應采用焊接、卡套連接或熱熔連接等方式,確保連接牢固、無泄漏。
采用串聯式循環管路,使管路中的純水能夠以適當的流速循環,抑制微生物的滋生并避免發熱。一套純水循環管路長度盡量不要超過250m。
在純水系統的關鍵部位,如反滲透系統的進出水、EDI系統的出水、純水箱的進水和出水等位置,安裝在線水質監測儀表,實時監測水質的電導率、電阻率、TOC、微粒數、微生物含量等參數。在線監測儀表應具備高精度、高穩定性和可靠性,能夠及時準確地反映水質的變化情況。